近日在西南大学参加主题教育学习活动,一位老师讲到:要把工作当作学问来做。他说这是其导师送给他的一句话,这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。虽然该教师并没有具阐发如何把工作当作学问来做,但在我看来,他的内蕴无非是在工作中要遵循学术研究的理念、程序和方法。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谈谈。
在理念上,学术研究最强调是诚信,有句名言(大意)说,在科学之路上,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。其实这点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,虚伪的东西总会被人看破的,林肯说:“You can fool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, and all of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; but you can't fool all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”。诺贝尔奖为何必须在某项成果得到公认之后,经过几十年(或者至少十年以上)检验才给予颁发,我想很大程度上是防止颁错,预防科研不诚信的行为。工作中也需讲诚信,这点无需多言。
第二点是在日常工作中,遵循科研的一般程序或者步骤。这点在一些科普读物上有较多的论述,其中之一是“发现问题-分析问题-解决问题”的程序。我们在工作中也要善于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。我们大多数老师都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执教经历,难道你没有发现问题?比如学生方面、教材方面、自己的知识方面,均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。发现之后就要分析之并想办法解决之。一名优秀的教师善于把自己教学生涯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,提炼出来,推广开去。如果还能联系到某种教育理论(或者理念),撰写成学术论文,影响他人的教学和科研,这何尝不是对教育的另一种贡献?
第三点是需要深入阐述的:工作中要遵循科研的方法。科研方法无非是归纳法、演绎法、调查法、实验法、回溯推理等。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,从无数次失败的案例中得出一些经验或者教训,这是归纳法。采用一种新的教学理念,通过实验看其是否能提高教学效果,这是演绎法和实验法的结合。归纳法和演绎法的方向相反,前者是从特殊到一般,后者是从一般到特殊。回溯推理指的是有两种假定A和B,通过实验否定了A,从而肯定B。科学研究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,一旦确定科研方向,就要执着到底,坚持到底,所谓“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”也可用来形容一些科研工作者。对社会科学而言,首先要执着地留意你所研究方向的文献,从阅读中产生研究的突破口。试想,如果你读的文献不比别人多,你所写文章的高度如何能够高于别人?你如何推进人类知识的边界从而产生新的知识?
做学问还需要工匠精神,写出的文章和专著不怕修改,不怕别人提意见。同理,任何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,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。